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 | 影响千万小学生的科学课上线!地位与语数同等重要,如何接招?

2017-08-28 中国网教育频道

教育速递

今年秋季起,全国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课表上将出现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即“科学”。


根据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并要求执行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起始年级延伸到小学一年级。

 

《科学》教材主编:

课程的更新已刻不容缓


如今世界科学教育正发生剧烈、深刻的变革,科学课程的更新已刻不容缓。


早在2001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当将“自然”课更名为“科学”,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但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郁波认为,十多年来“科学课”作为一门独立的新课程,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过去我国的科学教育,存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两个方面。



首先,教材的落后是过去十年来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重大缺陷。


以往的教材,内容选择缺乏现代科学的宏观视野,活动设计不能充分体现科学实践的基本特征,教科书的目标定位还需要不断解决与儿童年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问题。


新的《科学》教材十多年以来第一次用文字的方式表达了教科版科学教材的文化追求,把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思想模型贯穿于编写思路中,将大大改善以往的缺陷。



此外,教师对科学性质的理解,相比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表现水平较低。但从根源上来讲,这一现状的产生,原因并不在于教师本身。


每个国家在科学教育在与本土文化相适应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独有的特殊问题。教师科学素质的不足,跟中国文化有关,跟现代科学技术没有产生在中国有关。


对科学性质的理解是对科学的理解的核心。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也许懂得事实性的科学知识就够了。而对于教师来讲,不懂得科学的性质,不仅存在着将伪科学引入课堂的危险。


教师不能做到把科学知识的学习寓于科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寓于科学史和科学与社会关系的情境之中,会是的科学教育长期停留在以识记符号为特征的“应试”阶段。


孩子们掌握碎片化的知识,比如植物的组成部分、动物的身体结构等等固然需要。



但更重要的是在更宏观、更接近自然的图景下,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以及人们认识自然的方法和过程。


科学教育必须将科学家做科学的方法,融入到科学课程中去。孩子们需要了解科学家的工作,需要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实践和思考。


新版科学课上线,

应该做哪些思想上的准备呢?

清华教授来支招!


8月22日,《知识分子》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鲁白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一起,为小学生举办了一场有关科学的特殊开学典礼——“科学第一课”,鲁白教授在现场发表了《为什么要学科学》的主题演讲。


他将自己生活中教育孩子的经历娓娓道来,生动具体地解答了”为什么我们要学科学“以及”如何激发孩子对科学的热情“的问题。


科学也会提升人的心性修养


小孩子要学科学,大人也要学科学,为什么?这要从教育的根本目的说起。现代的教育理念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发展技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所谓教育的三大支柱,即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今天,我想加一条,那就是修养。


[ 科学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 ]


什么是修养?我想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儿子。他在上小学的时候非常调皮捣蛋,上课不认真,经常开小差,不仅自己不听老师的讲课,还要影响别人,总是打岔,使别的同学也不能好好上课。


有一次他甚至用一个削尖的铅笔捅前面的同学,是不是很调皮捣蛋?


《知识分子》联合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鲁白


那次老师、校长把我叫到学校,说你这个孩子问题严重,不仅自己不专心听课,而且还影响他人,甚至做出危险的动作,所以你们家长一定要严加管教,好好教育孩子。


我后来思前想后,做了很多调查,也跟孩子讨论。最后,我觉得可能要给他换一个学习环境,换了一所学校。


几个礼拜以后,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不再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孩,而是相当有礼貌、说话得体的一个学生了。


我问他,“你这个是从哪里学来的?”,他说老师教的,这让我感觉到了这所学校的不同。


活动现场,《科学队长小学版》用到的实验设备,包括淀粉、酵母、白砂糖等。你能猜到是什么样的实验么?


所以,我决定走访学校,跟老师、校长交流。我问他的老师:“你们是怎么教小孩子的,你们教育的理念又是什么?”老师告诉我,他们的教育方式跟其它学校非常不一样的一点是,他们非常注重提升孩子的修养。


原来,该校的每一位老师除了教课,还必须做一项体育运动的教练,每一位在校生每天下午一定要参加体育活动,而且是团队运动。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个过程有一定的竞争性,学校注重的是参与的过程,而非输赢,使学生“胜不骄败不馁”,能够输得起,也赢得起。学生们就算输,也要输得有尊严。



我听了以后,觉得这所学校的教育非常有特色,所以我便有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但是现在社会上很多家长会让小孩子学音乐、学艺术、学体育,但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学这些。


其实,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除了收获知识、技能,培养了有益的价值观,还有一个重要的成分,那就是提升修养。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进步,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现代文明的时代,我们希望下一代不仅具有知识、技能及正确的价值观,还要有相当好的修养,能够欣赏人类创造的文明,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各样的财富,包括音乐、艺术,体育。当然,也包括科学。



科学不仅仅是指我们所要了解的科学知识,也不仅仅是那些实验技能,以及科学思维方式、批判精神、方法论,等等。


更重要的是科学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的一种修养。


“淀粉+酵母+糖+水”的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 我们需要开发孩子的兴趣]


我仍想从我个人的经历谈起,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我的儿子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现在在读研究生,而我的女儿是在中国上的初中和高中,然后考上了美国的布朗大学,现在正读本科。他们都对科学有兴趣,甚至他们都有意向要做神经科学,从事神经科学的研究和教学。


可能大家会认为这是出于我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希望他们能够做神经科学,其实并不是。他们中学、小学的教育还算成功,但是他们今后走什么路,完全应由他们自己决定,而非我逼着他们进行选择。



我们作为家长其实没有权利来决定我们的下一代到底要做什么,我自己的小孩之所以能够走上喜欢科学的路,从家长的角度,我可能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会尽可能地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帮助他们发现兴趣所在。随后,鼓励他们去发展这方面的兴趣,进而使他们意识到“我的兴趣确实在转化成追求”。


最后,这种追求可能转化成一种事业。所以,家长应努力开发孩子们的兴趣,支持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就业或者赚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第二件事,我经常跟孩子们说,你必须要做一个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孩子,你必须要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事情。


我举两个例子,我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让我们都觉得有点不耐烦了。她很小的时候就问我:“我们为什么能看见东西”?


我说,因为我们有眼睛。“有眼睛就能看到东西吗?那眼睛后面是什么东西?把眼睛装在洋娃娃上面,洋娃娃为什么看不见东西?”她继续追问。我说,眼睛后面有神经,神经连着大脑,可以解读外面是什么东西。“你怎么知道脑子能解读外面的东西?”



为解答这个问题,我带她来到我工作单位里的影像学实验室,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实验告诉她:当人看见某种东西的时候,大脑的某一部分会“亮”起来,这样她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


此外,我还同她一起读书、向她介绍书,以及让她参观实验室,参加夏令营,通过夏令营活动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


她在一位北大教授的实验室做了暑期研究,她的研究成果为她赢得了著名的美国“英特尔科学奖”。这个过程就是逐渐开发她兴趣,并鼓励她自己走近科学的过程。


除了开发孩子的兴趣,我还鼓励他们做独特的事情。



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开车带着我儿子出门,期间需要加油,临近的加油站显示每加仑汽油2块5毛钱。我儿子说,他学校附近的加油站只要2块3毛钱,他建议我们开到那边去加油。


我说,开到你的学校要多长时间?开车来回又需要花多少油钱?考虑到我的时薪和你按照最低社会补贴计算的时间成本,假如多花半小时又相当于损失多少钱?


这么一算,就不划算了。还有,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为车开得多了,排放的废气就多了。



于是,他设计了20个问题,例如“从A点到B点走高速公路还是普通公路?”“如果一家加油站非常便宜,但排队需要很长时间,要不要排队?”等等,发给同学的家长做调查问卷,通过收集家长的反馈,他发现大多数家长都不知道什么是最省油、省钱的方法,也不知道省油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最后,他把这个调查的结果写成一篇文章发表在网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也得到了学校甚至社会的认可。这件事情是他做过的与周围同学不一样的、非常独特的事情。而他在申请大学的材料中,有六件类似这样非常独特的事情,这就使得他跟其他申请人显得不一样。


在科学第一课中,孩子们侃侃而谈自己设计实验的思路。


其实社会也是这样子,假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做出了跟他人不一样的事情,这个社会就会变得非常丰富而有趣。


为什么要请科学家来讲科学?


我们再来探讨为什么要请科学家来讲科学。


首先,从事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往往既有失败、又有成功,其间跌宕起伏,非常有趣。


当科学家在讲科学课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把科学发现的过程,以及科学家从事科学的艰难挫折、快乐幸福等全部带给学生,学生借此感受到的科学也一定是一种不一样的科学。


另外,科学家们讲求的是原创研究。


也就是说,科学当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科学一直讲求研究的独特性,自己的发现要与他人的不一样。


可以说,科学家是最讲求独特性的一个群体,他们一定会通过授课把这种思想和观念,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也就是要做一个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人。


我们请科学家来讲我们的科学课,是希望孩子们在非常小的时候就可以经常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


同时,这并不是要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在孩子们听科学家讲课的过程当中,开发孩子们对某一些事物的兴趣,并走出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


小结

我国的科学教育,必须跟上全球科学教育改革的潮流,必须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以及孩子们和老师们的需求。


从家庭到校园,从个人到社会,都应该提高对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视意识。


此外,我们也还要认识到,科学教育离不开科学家的指导。科学教育应该是教育界和科学界联手推动的事业,必须有科学家的深度参与,从最基础、最宏观的角度同科学教育的从业者一起共同构建科学课程,绝不仅仅是站站台、当当评委和顾问。


科学课,这一门影响上千万小学新生的课程即将上线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参考文献-


教育思想网《一门影响上千万小学新生的课程今秋开课,到底学什么?》

绿色教育刘萍教师《新学期小学一年级将增设科学课,清华大学教授告诉你:为什么要学科学?》


实习编辑 | 王诗悦

责任编辑 | 周继凤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此文为中国网教育频道综编稿件。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深度 | 教育功利化的问题,别扣在学校身上,全社会都未步入轨道

深度 | 资中筠: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使人退化的危险

深度 | 刘堂江七问名校长,魏书生、李希贵、冯恩洪来接招!

深度 | 李希贵:学校改革,首先得改变“人人都可以指使老师”的现状

师说 | 一位资深教师的肺腑之言:家庭教育的误区,让孩子社会公德缺失!

深度 | “清北游”垃圾遍地!中国纪律教育,为何培养不出高素质公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